教務整合/Senate integration

  • 100年
一、共同開課與跨校選課,共享特色課程

四校相互承認學分、承認教師資格以促進共同開課及跨校選課,達成四校教學資源共享,每學年跨校選課近1,800人次,92學年至今(2023年)跨校選課超過3萬人次。而在四校共同開設通識教育課程方面,台灣聯大選擇社會發展之重大議題推出「台灣聯大經典通識系列講座」整合性課程,此課程是由四校教師共同規劃及授課,並邀請權威專家演講,每堂課規劃事先提供教材供學生閱讀,並由四校各一位帶班教師帶領學生就講題進行討論,另外搭配其他議題,讓學生分組學習討論以增進學習效果,本課程並集結各權威專家將上課內容加上補充撰稿,出版統整度與可讀性皆高的專書,供學生參考。自100學年度起已開設「水資源:技術與生活政治」、「能源、科技與政策」、「資通訊科技與風險社會」、「綠色科技與黑色科技:食物、能源與醫療」、「食品安全與生活」等5門主題課程,修課人數每年約250人。累計至2022年止,共2,444人次。

四校相互承認學分、承認教師資格以促進共同開課及跨校選課,達成四校教學資源共享,每學年跨校選課近1,700人次,92學年至今(2023年)跨校選課超過3.4萬人次。而在四校共同開設通識教育課程方面,台灣聯大選擇社會發展之重大議題推出「台灣聯大經典通識系列講座」整合性課程,此課程是由四校教師共同規劃及授課,並邀請權威專家演講,每堂課規劃事先提供教材供學生閱讀,並由四校各一位帶班教師帶領學生就講題進行討論,另外搭配其他議題,讓學生分組學習討論以增進學習效果,本課程並集結各權威專家將上課內容加上補充撰稿,出版統整度與可讀性皆高的專書,供學生參考。自100學年度起已開設「水資源:技術與生活政治」、「能源、科技與政策」、「資通訊科技與風險社會」、「綠色科技與黑色科技:食物、能源與醫療」、「食品安全與生活」等5門主題課程,其中「食品安全與生活」 開課至今修課人數每年約240人,累計至2023年止近2,000人次。

二、建置開放式課程(Open Courseware)

開放式課程(OCW)源起於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(MIT)之開放式課程計畫。以分享學校教育資源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,將該校課程與全世界共享,讓校內外學生與自學者能配合學校之進度,隨時隨地、免費且無國界地搜尋、自由觀看或下載各課程的教材外,進行自我學習與提昇。而MIT也因推動成果豐碩,2002年組織開放式課程聯盟(OpenCourseWare Consortium,OCWC),來自全球各地的大專院校陸續加入該組織並參與開放式課程之推動,開放分享各校專精的課程知識領域,此聯盟目前約36個國家,超過206所大學暨非營利組織參與。

而除了只是靜態的展示課程內容之外,因應更完整的互動式線上學習課程的需求,2011年開始,史丹佛大學、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開始嘗試一個新型課堂,就是透過網路,把課程開放給大量線上使用者參與學習過程,稱為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(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,MOOCS,臺灣稱為磨課師),方式是學習者註冊課程後,教師以簡短影片教學,輔以測驗及作業,安排學習互動,透過學習平臺,教師可掌握學習者的成效,提供師生互動的機會。同時創建了Cousera、edX、Udacity等專門經營MOOCs課程的網路平台,自此蔚為風潮。

臺灣在交通大學全力推動下於2008年12月24日正式成立「台灣開放式課程聯盟(Taiwan OCW Consortium,TOCWC)」(2018年更名「社團法人臺灣開放式課程暨教育聯盟」,Taiwan Open Courses and Education Consortium,TOCEC),共計有超過25所大學共同參與;至2020年這個聯盟的各校總計提供了超過1,500門開放式課程的資源,平均每個月超過200萬訪問人次,目前為最大華語開放教育課程平台,其使用者涵蓋171個不同的國家及地區。而交通大學也在2013年底正式啟動了臺灣第一個磨課師平台:ewant育網開放教育平台(https://www.ewant.org),採用開放源碼的moodle線上教學系統作為平台的核心,截至2020年,此平台已經與全台超過88個大學正式簽約合作,累積超過1,100門精彩課程,成為臺灣最重要的磨課師平台。

中央大學亦於2008年開始製作開放式課程,已開設有28門課程,222堂講座,與全球共享中大優質的教學內容。隨著MOOCs課程概念興起,從2013年起結合校內教學卓越計畫,由「微積分先修」課程做為前導,開始了中央大學磨課師課程的大門,並在2015年推出自創品牌NCUx,共打造10門磨課師課程,並期許未來能打造自己專屬的華文品牌。

清華大學則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的資源支持下,自2008年起逐院進行數位課程的教材錄製,無償地提供大眾一覽清華大學優質的教學,至2020年清大開放式課程約錄製140餘門課程,分為工程、自然科學及人文社會三個學群,每月平均造訪人數約5-8萬人。2014年起則積極發展「磨課師課程」,該課程可提供教師於校內進行之翻轉教室或師博課(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,SPOC),學習者也能於開課期間與教師、助教進行線上輔導,並透過文字及虛擬討論室互動,本校學生通過課程者給予學分與證書。目前清華磨課師課程將以人工智慧、物聯網、金融科技為重點發展課程。

政治大學最早在2001年試行非同步遠距課程。89學年度第二學期和90學年度第一學期共錄製了22門課程,開課學院為文學院、法學院和通識教育中心。2008年起,開始錄製開放式課程,影音類課程開課學院為:文學院、社科院、理學院、法學院、商學院、傳播學院六個學院以及通識教育中心,至今(2023年)已有31門課程。2014年起,推出磨課師課程,至2023年,已錄製66門磨課師課程,部份課程不斷精進課程內容。除了課程外,政大亦在OCW平台上開放「大師講座」,旨在挖掘校內富有意義和內涵的講座內容,期望能將講者的知識和經驗傳達給更多學生。

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(COVID-19)的影響,線上學習課程的重要性獲得很大的提升,本大學系統四校的線上學習課程在質與量的部份都已達成熟的階段,未來有很大的合作空間。

共計有超過25所大學共同參與;聯盟發展至今(2023),所建置之課程平台已經收錄約1400門影音課程,目前為最大華語開放教育課程平台,每年聯盟會員課程網站累計瀏覽量超過2000萬,其使用者涵蓋175個不同的國家及地區。而陽明交通大學也在2013年底正式啟動了臺灣第一個磨課師平台:ewant育網開放教育平台(https://www.ewant.org),採用開放源碼的moodle線上教學系統作為平台的核心,截至2023年5月,此平台已經與全台超過103大學正式簽約合作,累積超過8,244門精彩課程,成為臺灣最重要的磨課師平台。

 

三、突破學制藩籬,四校如一校

四校學生可依其生涯規劃及志趣考量,經由申請即可跨校轉入不同領域系、所和學位學程就讀,且可跨校逕修讀博士學位、跨校選修學分學程、跨校修讀輔系及雙主修。系統內提供了優質以及多元化的選擇,讓學生在一校就讀即可享受其他三校的資源。102學年至110學年度有113名學生成功跨校轉系所,至2020年已超過半數的跨校轉學生如期畢業,另有4名學生跨校逕修讀博士學位,106學年至110學年度已有18名學生跨校雙主修及修讀輔系。

四、辦理聯合招生,吸引更多優秀學子

四校以分領域分組方式共同辦理碩士班招生(包含化學類、物理類、電機資訊類、文化研究類等多個研究所)及學士班轉學考,考生只要一次報名、一次筆試或書審,就可以選擇多個校系組為就讀志願,此制度獲學生及家長肯定,且吸引校外優秀學生前來就讀,招生報名人數呈現穩定狀況。

五、成立跨校跨領域國際學位學程,培養跨領域國內、外人才

為培育跨領域國際人才,本大學系統整合四校師資、教學、研究和行政資源,陸續成立4個跨校國際學位學程:「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(2012年成立,由交通大學主導)」、「跨領域神經科學博士學位學程(2013年成立,由中央大學主導)」、「光電博士學位學程(2013年成立,由交通大學主導)」及「環境科技博士學位學程(2015年成立,由中央大學主導)」,以具體制度與行動實踐跨校研究和教學資源共享。每個學程的師資由45~75位四校不同領域的教師組成,目前已有來自16個不同國家之碩博士生共93位。另設有「台灣聯大國際學位學程研究生獎學金」獎勵成績優秀的學生。政治大學於2022年設立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籌備處,2023年2月23日已報教育部,預計於2023年8月正式核定。台灣聯大的亞際文化研究學位學程,未來可更具體強化人文社會學科跨校與跨領域的合作。

六、推動華語教學整合,提升華語教學品質,並幫助外籍生適應學術環境

為培育跨領域國際人才,本大學系統整合四校師資、教學、研究和行政資源,陸續成立4個跨校國際學位學程:「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(2012年成立,由陽明交通大學主導)」、「跨領域神經科學博士學位學程(2013年成立,由中央大學主導)」、「光電博士學位學程(2013年成立,由陽明交通大學主導)」及「環境科技博士學位學程(2015年成立,由中央大學主導)」,以具體制度與行動實踐跨校研究和教學資源共享。每個學程的師資由45~75位四校不同領域的教師組成,目前已有來自16個不同國家之碩博士生共93位。另設有「台灣聯大國際學位學程研究生獎學金」獎勵成績優秀的學生。

 

300044新竹市光復路2段101號 TEL:03-5742280 Copyright @ UST ALL RIGTTS RESERVED

本站內容未經授權,請勿複製或轉載 最佳解析度為1024*768或1280*1024

建議瀏覽器:IE9.0、Firefox 14、Chrome 15以上版本